超市底薪 6500 元招聘大学生引排队,企业回应「竞争是挺激烈」,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2023-03-19 20:01:34
近日,湖北一大学招聘会上,某超市“底薪6500元招聘引学生排队”的报道引发网友热议。 有人表示在网络上所谓的“大学毕业生月薪过万”其实并不普遍,6500的超市岗位被“哄抢”可能才更接近大学生求职的真实情况。也有网友认为,超市此次6500底薪招聘的主要是管培生岗位,侧重企业管理,这个薪资是合适的。大学生放下身段投入一线工作反而更切合实际。 3月18日,红星新闻记者从该企业招聘人员处了解到,底薪6500元招聘大学毕业生来企业做管培生的情况是属实的,对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管培生都是单休制,985、211高校毕业生的底薪会更高一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意识中的就业“身份意识”会越来越淡化。“只要能够为别人提供服务,又有合理的薪资,那大学生去做基层服务工作无可厚非。” 3月18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该超市的管理企业湖北悦联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从该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及企业简介可看到,该企业成立于1999年,目前拥有95家连锁超市及一家4万多平方米的大型购物广场。 “招聘的内容是属实的,因为我们不提供住宿、餐补等,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需要租房、安顿,所以我们觉得6500元这个底薪标准是比较合理的。”该企业负责招聘的一名工作人员对红星新闻记者说,6500元里面包含“五险一金”个人缴纳的部分,所以实际到手的话大概在5900元左右。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该企业发布在湖北经济学院就业信息网上的招聘简章中,用红字标注着“湖北省薪水最高的超市 湖北省最有竞争力的超市 湖北省年轻人最多的超市”字样。同时该页面上提醒,公司目前的休息制度是“单休”。 该企业工作人员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公司目前确实是会对管培生实施单休休假制度,在薪资上也不会有其他额外的补贴,都包含在6500元底薪之中,春节和国庆节假期会有3天。 该工作人员表示,6500元底薪招聘的是公司的管培生项目,主要是为未来的企业运营管理积累人才,部分岗位入职后需要到超市一线进行实习,但是收入不会打折扣。 “对于985或者211高校的毕业生,底薪会更高,211高校是7000元底薪,985高校是7500。”该工作人员说,“目前来应聘的大学生非常多,竞争还是挺激烈的。” 来源:红星新闻超市底薪6500元招聘大学生引排队,企业回应:竞争是挺激烈'

完整的招聘信息是这样的,大家看完自然会明白现在就业环境竞争压力有多大

发布招聘信息的单位:湖北悦联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职位:超市管培生

薪资待遇:6500元(含“五险一金”)并且没有其他额外的奖金,一切收入都包含在6500元底薪之中,并且企业不提供住宿、餐补等

【对于211高校毕业的学生底薪是7000元,985高校毕业的学生是7500元,其他不变】

工作内容:为未来的企业运营管理积累人才,部分岗位入职后需要到超市一线进行实习,但是收入不会打折扣

工作时间:单休,春节和国庆节假期会有3天,其他节假日没说

招聘简章中提到:企业是“湖北省薪水最高的超市 湖北省最有竞争力的超市 湖北省年轻人最多的超市”

也就说这是湖北超市领域待遇非常不错的企业了,其他超市可能还开不到这个工资

如果不是985,211的学生,扣除五险一金之后,实际到手的话大概在5900元左右

企业给的薪资范围是6000——18000一个月

不过任何企业都一样,其实给的工资都是自己介绍的最低范围,以后每年加多少也不知道,这个不会承诺

并且假期很少,过年,国庆节也就是三天,会不会加班也没说

写的各种福利,全球旅行带薪年假什么的,应该不是很靠谱

并且还是单休

在我们南昌这边,大学生如果没有特殊技能,就是超市什么的管培生,或者其他比较容易上手的,应届毕业生一个月4000-5000到头了,不是管培生还没有这么多

所以人家开的工资不低,而且南昌也大部分企业都单休,也没有那么多补贴,奖金

而且我说的都是大学生,不包括大专生或者以下的

如果在南昌超市有这个工资6000左右招管培生,我想也会竞争很激烈的

超市管培生,应该不会太累,这个工资如果能每年增加一些,到30岁应该8000左右是有的,其实还可以的,工资水平不算低

福利待遇一般般,不是很轻松的赚这个钱,但对于没有一技之长的朋友来说,完全ok

工资高的工作,那都有门槛,学历门槛,专业门槛,技术门槛,反正不可能又轻松,钱又多

现在整体的就业情况就这样,还有很多拿不到6000块钱的,还在4000块钱左右挣扎的大学生

也不能说人家企业工资开的低,只能说大环境就是这样,这已经算同行里面相当可以的

这就是目前市场的行情,能不能接受完全看自己个人的综合能力,还要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了

,
只要能够为别人提供服务,又有合理的薪资,那大学生去做基层服务工作无可厚非

只要能为别人提供服务,又有合理的薪资,那为什么要花那么多年去培养大学生呢?

想我五年前毕业的时候,还没听过那么难听的话,我自己的号里聊过很多,求职,招聘,人口结构,城投债务,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市民看到的一些东西,但仍然感慨时代变化太快。

快到一颗四五年前生产出来的新的螺丝钉,现在已经被淘汰到“只要是奉献,又给了钱,做什么事情就不重要了”的地步

不褒不贬,只是感慨。因为六千七千,这个价格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是给够了,他进私企,做一些稍微有点创造性的工作或者进一个有前景的行业,在二线城市也是六七千的水平,甚至更低。岗位本身无可挑剔,挑剔的还是评论员的态度。

如果继续保持高等教育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而非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逻辑,那么未来在更多的基础岗位可以看到大学生的身影,单纯从人才经济的角度来说是好事。只是假如是有被动选择,社会和经济压力,以及部分决策失败等原因在,应该给未来的大学生更多的就业宽容,例如提早就业时间,降低再教育的门槛以及缓解舆论压力

而不是说出:你看,他们因为经济压力肯定会接受这个状况的话。

在这个选择背后,更多是不得不做的无奈,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例如提前告知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高材生,告诉他们你上了大学也很难拿到高薪水,那么部分有生活压力,目标不那么激进的同学来说,就有了更好的选择。但现在他们必须选的原因是社会灌输和潜在要求的,如果没有学历无法参与工作的门槛,而高校忽视了实际工作中实际需要的能力,最后离开学校的学生面临着两难的境地,还要被舆论喷眼高手低。

现在的矛盾是,很多人已经听了你们的过去的经验来读书,却没能吃到你们当初画的改变命运的饼,还要接受这个【无可厚非】的论调,这不就是pua嘛

当然,这只是资源充足下才能提出的看法,人太多是问题的根源,短时间的劳动力增长和未来的劳动力不足叠加技术爆炸是困局,但突破困局的策略不应该是对这个现状表示肯定,而是应该给他们多一点希望,多给一些解决的方法,即使是说未来如果够更宽松的工作环境,政府可以多组织一些转行的培训和信息同步的渠道等等,都比这句话要好听的多。

尤其是在未来技术爆炸的时代,普通的重复性工作肯定是越来越多的,这在那些“红利人”的眼里可能是丢了大脸了,就好像过去十几年吃了互联网红利的,过去20年吃了金融红利的人会觉得,哎,赚钱就很简单,你们现在赚不到就是你们不努力,不努力就活该做这样的工作,既然做了这样的工作,就不要闹,不要抱怨,毕竟你们不努力,如果努力了,你们也可以和我们一样赚大钱。

类似于这样自己逻辑闭环的言论,你们懂的,我不多说了,糟心。

总之就是,心态积极一点吧,然后是尽可能保持终身学习,心态好一点,开心一点,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有很多

'